您好,欢迎来到植物提取物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加入
植物提取物网
热搜橙皮甙人参皂甙辣椒碱人参提取物黑枸杞大黄素孢子粉
植物提取物网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植物提取行业龙头,莱茵生物:减糖潮涌顺势起,又踏层峰辟新天
2023-02-13 10:51:30 来源:远瞻智库

1. 植提行业领跑者,大单品战略明确

国内植提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全产业链实力雄厚。

公司是专业从事天然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技型、外向型民营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三大单品天然甜味剂(甜叶菊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工业大麻提取物、茶叶提取物,以及其他提取物(如积雪草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莽草酸等),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行业,远销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全球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三大生产基地、四大营销中心和五大研发中心,是行业内少数拥有产销一体化及全产业链实力的企业。

1.1. 管理层经验充足,股权激励方案提升内部积极性

组织架构清晰,管理层经验丰富。秦本军先生为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截止 2022 年 Q3 持股比例为 37.14%,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

目前公司核心管理人员平均在公司任职时间 10 年以上,均为职业经理人,行业理解及认知深刻,对公司经营、管理等方面把控力度较强,持续从内部为公司发展赋能。

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内部积极性。

2022 年 9 月公司发布 2022 年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草案),首次授予业绩考核目标为以 2021 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30%、60%和 90%,对应 22-24 年营业收入考核要求分别不低于 13.69/16.85/20.01 亿元,2021-2024 年收入 CAGR 不低于 23.86%,2022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目前已登记完成,此次激励计划有助于帮助公司深度绑定核心员工利益,提升核心团队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业绩稳健增长提供保障。

1.2. 产品矩阵清晰,结构持续优化

打造植提细分市场拳头产品,产品体系完善。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按照客户的使用目的,经过物理人工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或天然中草药中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但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形成的产品。

公司围绕主营植物提取业务,目前已形成以天然甜味剂、茶叶提取物、工业大麻提取物为核心,其他提取物以销定产的产品结构。

2021 年实现总营收 10.53 亿元(同比+34%),植物提取业务共实现收入 10.16 亿元(同比+33%),占营收比重约为 96%,其中天然甜味剂实现收入 6.34 亿元(同比+55%),占营收比重约为 60%,茶叶提取物实现收入 1.64 亿元,占营收比重约为 16%。

图4:公司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

1.2.1. 天然甜味剂业务高速成长,构筑核心驱动力

天然甜味剂为主要收入来源,打造代糖行业明星品种。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甜叶菊提取物及罗汉果提取物,二者均是目前代糖行业的明星品种,具备“天然”属性及成本优势。

公司深耕植物提取行业 20 多年,在甜叶菊提取物及罗汉果提取物的生产、销售、工艺技术等方面有着较成熟的经验,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均一性的强大品控能力,产能及年度销量居全球天然甜味剂供应商前三。

受全球代糖知识的普及和消费者对低糖、无糖产品的认知提升,公司天然甜味剂业务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21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6.34 亿元,同比增长 55%,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 60.15%,天然甜味剂作为公司主打的核心品种,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图7:公司天然甜味剂收入、增速及占比情况(亿元,%) 图8:公司分业务收入情况

毛利率保持稳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2017-2021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在 25%-35%的区间平稳运行,其中植物提取物业务毛利率在 25-30%左右,侧面彰显公司较强价格管控能力。伴随公司技改落地、国内复配业务的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

1.2.2. 加入工业大麻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极

进军工业大麻领域,进一步贯彻大单品战略。

2019 年 4 月公司配股项目成功发行,配股项目发行募集资金 3.30 亿元及存款利息用于美国“工业大麻提取及应用工程建设项目”,本次工业大麻的布局进一步贯彻了公司植物提取物大单品发展战略,强化了公司在植物提取物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先后与两个工业大麻种植公司签订了原料供应协议,设立了美国项目孙公司 Hemprise,并购买 148 亩项目用地,组建了本地化的研发团队和销售团队、签订了原料委托加工协议,快速在工业大麻领域抢得市场先机。

工业大麻项目正式量产,开疆扩土进行时。

公司于 2020 年 2 月启动建设工业大麻项目,项目生产设施均采用全自动化设备,工厂整体设计、施工、设备、安全均参照行业高标准制定,被印第安纳州政府列为美国工业大麻提取领域的示范项目,为当前全美最大的工业大麻提取工厂,设施面积达 10 万平方英尺。

项目总投入预计将达到 8000万美金,预计年处理原材料能力达 5000 吨,主要产品为医用 CBD、CBG、CBN、水溶性 CBD、全谱油、广谱油、CBD 纳米乳液、脱 THC 产品等,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目前美国工业大麻项目正式进入量产环节,与客户合作也在逐步推进中。

1.2.3. 产业提取物产品体系完善,业务增速保持稳定

收购华高生物布局茶叶提取物,促进外延式发展。

2020 年 10 月公司通过受让及竞拍方式成功获得华高生物控股权,华高生物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茶叶及植物提取企业,也是国内茶叶及虎杖提取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产品线与公司存在很高的互补性,公司获得控股权后,将充分发挥公司和华高生物在人才、管理、产品、工艺和市场客户等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协同。

目前公司茶叶提取产品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产品种类基本涵盖茶叶已知所有可提取的成分种类,品类齐全。

茶叶提取业务稳步增长,并购成效凸显。

2021 年华高生物全年营业收入纳入合并报表计算,2021 年实现营收 1.88 亿元,占总营收 17.89%。其中,茶叶提取业务展现了其良好的收益与稳定的增速,实现营收 1.64 亿元,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 15.54%,为公司经营业绩表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未来公司将持续推动子公司加强 QA、QC 体系完善、工艺改进,从法律法规、技术解决方案、工艺路线等全方位加大投入,积极推动华高生物在增量市场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

2. 全产业链覆盖,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行业少数全产业链布局者,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产品包括公司上游依靠区位优势建立种植基地,已掌握 300 多种天然植物成分的核心提取技术;中游加强产品研发,加快推进产品、工艺研发进程,积累技术;下游在销售端布局了覆盖全球的四大营销中心,深度终端拥有独立的研发平台及销售团队,已成功积累全球一大批知名食品、饮料、保健品、化妆品领域客户群,客户采购量逐步提高。

2.1. 上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原料采购地缘优势明显

区位优势突出,采购成本具有明显优势。植提行业上游主要为植物原材料领域和植物提取物生产检验设备,其中植物原材料领域直接影响植物提取物行业发展,上游成本结构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 90%,行业发展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

公司所在地广西是除云南以外中国最大的植物资源省份之一,公司主要特有品种罗汉果、荔枝皮等提取物的原料是广西地方特产,特别是这些产品需要采用新鲜原料进行提取,不适合远途运输,更使得公司在原料采购上的地缘优势表现明显。

公司的其他主要品种如石榴皮等主产区在东南亚,广西作为东盟自贸区的成员,也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多措并举稳定量价,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为了保证原材料的充足供应和收购价格的相对稳定,公司密切关注原材料供应市场的走势,一方面尽可能到基层直接采购,与原材料产地的收购大户建立稳定的业务联系,避免过多的中间环节,强化原料管控的同时降低了采购成本。

另一方面,公司通过专门的采购部门,制定原材料采购标准和计划,对供应商评估后签订合同,进一步加强供应稳定性。

此外,公司通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强化公司对原料的管控,确保公司拳头产品的稳定供应利用集成优势降低采购成本,规避质量及供货风险。

2.2. 中游:坚持“成本领先”战略,稳步推进产能释放

生产标准严格,推进技改降本增效。公司所有产品均严格按照 GMP 规范进行生产,以销定产。生产部根据各产品年度销售预测以及月度发货情况,结合各产品产能制定生产计划。

生产部门协调和督促生产计划的完成,同时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标准等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管理,通过子公司对甜叶菊、罗汉果种苗的种苗研发布局,从源头对生产成本、毛利进行管控。

公司坚持“成本领先”战略,通过优化组织机构,加强设备技术改造提升劳动生产率,2021 年累计完成 40 多个工艺优化任务,20 多个配套工艺、生产、回收工艺的优化,有效提升生产线原料日处理量及回收率,实现降本增效。

自主+联合研发双管齐下,技术优势持续加强。

1)自主研发方面,公司内部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植物科学创新中心、上海健康产品研发平台新产品、应用配方、新工艺、种苗研发及培育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取得不凡成效。

2)联合研发方面,公司目前与中科院天津生物工业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众多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项目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校研发资源优势,开展关键技术的联合开发,有效整合人才、资金和信息资源,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截止 2021 年年末,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量 68 件,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同比+0.27pct 至 11.35%。

经验丰富,品质控制能力强。

公司在植物提取领域深耕 20 余年,在技术研发、设备工艺、管理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优势。

公司核心大单品“甜叶菊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均于 2011 年通过了美国 FDA 的 GRAS 认证,是全球首家同时获得该两项产品认证的企业,同时公司曾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十强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等称号,彰显公司过硬的生产研发能力。

推动产能稳步扩张,聚焦天然甜味剂长远发展。

2014 年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募集资金投资建设植物资源综合应用产业化工程项目,2017 年 11 月项目正式投产,全面达产后植物提取业务的原材料处理量将达到 6 万吨/年以上,处理能力可达到老工厂的 4 倍以上。

2020 年公司筹划非公开发行项目募集资金用于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建设项目,2022 年 9 月非公开发行已落地,根据公告,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 9.68 亿元,将用于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建设项目及莱茵天然健康产品研究院建设项目。

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建设项目一方面将有力地扩大产能,大幅提升甜叶菊提取业务规模;另一方面将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利润率。预计项目投产后公司甜叶菊提取产能有望位列全球第一,将进一步巩固公司产能优势。

2.3. 下游:战略合作全球香料龙头,持续开拓客户资源

坚持推进大品种战略,深化营销模式整合。公司近年来陆续建立了桂林、上海、美国洛杉矶、意大利萨沃纳四大销售中心,形成了覆盖全球市场的营销模式。

销售团队注重产品的市场属性分析,明确产品定位,提供深度的产品配方解决方案,采取终端直销方式,进一步深化、细化、优化、服务和管理,强化技术销售能力,提升营销质量,可及时响应全球各地客户需求,提供高质量植物提取产品及配方销售服务。

战略合作全球香料龙头,提供业绩增长保障。2018 年公司与国际著名香精香料公司芬美意签订了为期五年、累计目标收入为 4 亿美元(最低累计收入 3.45 亿美元)的天然无糖甜味剂产品独家分销《商业合同》,该合同的实施为公司植物提取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芬美意天然甜味剂的供应,主要采购源自莱茵生物。

截至 22Q3 芬美意已向公司累计采购天然甜味剂 1.82 亿美元,占公司营收比重相对保持稳定,如果以保底金额 3.45 亿美元计算,未来仍有 1.63 亿美元的采购需求将加速释放。在手订单为业绩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有效保障。

此外,芬美意拥有较强的配方应用能力,公司在配方研发、技术交流等方面也与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公司配方应用能力的提高与新消费业务的拓展。

图20:芬美意采购金额及占比 图21:芬美意订单贡献度测算

客户资源充足,国内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除芬美意外,公司已经有一大批全球知名的食品、饮料、保健品、化妆品领域客户群,客户采购量逐步提高,与嘉吉、奇华顿、达能、雀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安利等众多国际知名客户建立合作关系。

同时为控制单一重大客户依赖的风险,公司加大其他品种的市场开发力度,扩大市场份额,改善销售集中度高的情况;同时加快拓展国内市场,2021 年植物提取业务实现境内营业收入 3.91 亿元,同比+77.72%,占总营收比重 37.09%(同比+9.04pct),开拓成效初显。

再进一步发力 C 端,丰富业绩贡献点。

2022 年公司与中国千亿乳酸菌市场开拓者太子奶原创始团队子承乳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签署中国大陆地区独家代理协议,共同打造纯天然减糖、零糖乳酸菌升级换代新产品,用绿色纯天然代糖取代化学合成甜味剂,这是公司为国内食品饮料品牌赋能的标志性项目。

此外,公司面向消费市场推出莱茵“零界”零糖精酿白啤和青柠啤酒、桌面糖、“神果物语”冻干罗汉果、“罗小蜜”软糖等部分终端消费产品,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销售,涉及天猫等主要电商平台渠道,为未来 C 端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3. 未来空间:代糖行业景气上行,工业大麻空间广阔

植提行业标准严格,应用领域广泛。植物提取物指以植物为原料,按照最终产品用途的需要,经过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或浓集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成分,一般不改变植物原有成份而形成的产品。

根据需要还可以辅以赋形剂制成具有良好流动性、抗引湿性的粉状或颗粒状物,但也有少量的液态或油状形式产品。同时植物提取物下游应用广泛,主要是医药、保健品、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等行业。

近年来为了减少植物提取过程的安全隐患并帮助国内植物提取行业国际化,相关部门采取与国际认证合作、专项检查和制定标准等方式对我国植物提取行业进行严格规范,一定程度提高了行业进入壁垒。

表6:植物提取行业相关法律政策

国内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空间广阔。

1)从全球市场看:植物提取物有益健康的概念普及推动了行业发展,同时由于植提市场中 R&D 活动的增长以及方便食品的普及,食品饮料行业对植物提取物需求不断增长。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2019 年植物提取物市场规模约为 237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 594 亿美元,CAGR=16.55%。

2)从国内市场看:我国植物提取行业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近些年快速发展,目前中国植物提取行业市场规模由 2017 年的 275 亿元增至 2021 年 407 亿元,2025 年行业规模有望突破 600 亿,2017 年-2025 年规模 CAGR=10.29%。

整体市场集中度较分散,龙头竞争优势显著,未来集中度持续提升为行业大趋势。

植物提取行业的特点是品类多,多数单品的市场规模不大,多数单品市场规模约 10-20 亿元。

细分品类较多。由于植物提取物细分产品多样、应用领域较广,部分细分领域出现龙头企业,但各企业多基于自身业务进行纵向产业链布局,因此整体市场集中度较分散,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 年我国植物提取行业 CR3(晨光生物、莱茵生物、欧康医药)为 8.16%,同比提升 1.58pct。

在环保要求提升和行业标准完善的背景下,龙头企业具备的规模、技术及成本优势持续增强,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横向对比:对比晨光,专注细分领域有所不同,甜味剂业务发展成熟,客户资源优势明显,有望共享行业扩容红利。

3.1. 减糖热潮起,天然甜味剂乘势而上

天然甜味剂市场持续发展,由人工向自然逐步过渡。甜味剂指能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其具有安全性高、引起味觉良好、稳定性高、水溶性好,价格合理等特点。

甜味剂依据其制备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糖醇类甜味剂、合成甜味剂三种。合成甜味剂是通过化学方式制备而成的,相较于天然甜味剂和糖醇类甜味剂具备价格低、甜度高的特点。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水平提升,消费者更倾向于纯天然、少添加的食物,因此天然甜味剂的市场占比正在稳步提升。

健康意识提升+创新成本驱动+政策推动,行业前景向好。

近年随着消费者购买力水平的提升及饮食偏好的改变,“减糖”、“降糖”已引起全球大多数地区的重点关注,健康 食糖理念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推动天然甜味剂行业的快速发展。根据 Innova Market Insights,2016 年至 2020 年间,全球推出的含有甜菊糖的产品数量每年增长 16%以上。

根据 Ingredion,到 2028 年,全球甜菊糖苷市场的规模估计将超过 16 亿美元;2019 年全球罗汉果市场为 3.96 亿美元,预计到 2026 年将达到 5.32 亿美元,CAGR 约为 4.3%。

1)需求端:健康意识提升,下游需求持续释放。

伴随居民收入水平和健康消费意识的提升,我国居民的饮食消费逐步从享受型消费转向健康型消费,在居民健康意识的觉醒下,减糖、降糖已成为消费重点需求。

并且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和对成分认知水平的提高,无热量、安全性更强、更具健康价值的天然甜味剂也将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我国此前持续上涨的肥胖率和不断扩大的糖尿病患者人群,既会在当下即时的扩大甜味剂的市场需求,还会为广大消费者敲响控糖生活的警钟,让更多消费者调整消费习惯,选择低糖生活。

2)供给端:成本优势逐步加强。

目前大部分天然甜味剂单位甜度价格较低,相较于低倍甜味剂更具成本优势。甜菊糖苷单位甜度成本具备价格优势;罗汉果甜苷在口感无限接近蔗糖,更是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对酸味、咸味有淡化效果,对涩味和苦味等具有遮掩作用,对奶味和辣味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因此通常将其和其他甜味剂复配使用。因对于下游生产厂商来说,使用天然甜味剂更有利于控制成本。

3)政策端:国内外政策支持。

近年全球各地相继出台各类政策鼓励或要求减少糖分的摄入,如 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向高糖食品、饮料征收糖税的提议,以通过向高糖食品增加税收的方式,控制食品生产企业食品中的蔗 添加量;英、美、法等国家也都相继实施了相关的法规。

我国方面,2017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提出积极推进“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全民健康 生活方式,有利于推动代糖甜味剂产品的发展。

空间测算:从替代率角度看,天然甜味剂行业有望拓展翻倍增量空间。

根据公司公告,目前全球天然甜味剂提取端的规模预估在 8 亿美元左右(不含贸易业务),人工合成甜味剂市场在 70-80 亿美元,蔗糖规模预计在 1000 亿美元以上;假设天然甜味剂替代蔗糖 1%或人工合成甜味剂 10%的市场,行业规模可实现翻倍。

3.2. 工业大麻迎风口,新业绩增长点前景可期

根据大麻中所含四氢大麻酚(THC)质量浓度的不同,大麻可分为工业大麻、中间型大麻等。

其中工业大麻是指 THC 含量低于 0.3%的大麻,不显示精神活性,纤维含量高;中间型大麻 THC 含量介于 0.3%-0.5%,精神活性较低,具有药用价值。

大麻二酚(CBD)应用场景广,海外市场景气度高。工业大麻含有的功能性成分大麻二酚 (CBD) 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治疗抑郁症。癫痫症等神经性疾病,在产业链中处于重要地位,目前是北美最为流行的新兴天然健康成分,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

全球市场空间广阔,大麻行业仍处发展蓝海阶段。

从全球市场来看,大麻行业仍处发展蓝海阶段。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大麻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294 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全球大麻行业市场规模将增加至 587 亿美元,2020-2024 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 18.88%。

根据 Brightfield Group 数据,2020 年美国 CBD 在生物制药领域产生的收入为 4.7 亿美 元,预计 2025 年可增长至 17.5 亿美元,2020-2025 年间 CAGR 为 30%;根据 Orian Research Group 的数据,到 2023 年欧洲 CBD 市场预计将至少达到 15 亿欧元。

全球政策边际放松,合法化进程加速。

美国部分地区和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已基本实现工业大麻合法化。2022 年 4 月美国众议院第二次通过联邦 cannabis 合法化法案(MORE Act);参议院联邦合法化法案《大麻管理与机会法案》(CAOA)于 7 月底正式提交,联邦层面工业大麻合法化或将加速推进,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推进,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将有力带动工业大麻提取企业及种植商的生产与原料种植,极大的推动工业大麻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横向对比:规模化优势凸显,工业大麻 CBD 提取工厂产能排名全美第一。

1)规模优势:美国因缺少植提产业,当地工业大麻提取企业多以实验室或小型工厂的形式存在,行业缺乏工业化生产及规模供应的厂家,公司工业大麻提取工厂占地 10 万平方英尺,年处理工业大麻原料能力达 5000 吨,有效弥补了当地工业大麻行业稳定提取原料供给环节的空白,让工业大麻产业链上下游得到有效串联。

2)技术优势:公司掌握先进的提取技术与工艺,工业大麻提取工厂设备均为国内定制设计,正式量产后将实现全自动化提取,在提取效率与成本控制方面具备优势。

3)客户拓展优势:公司客户遍布全球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食品、饮料、医药、保健等众多行业,与工业大麻提取产品的应用领域高度重合,有利于公司在美团队进行市场拓展及客户储备。

收入贡献测算:

敏感性分析下,保守预期工业大麻项目完全投产后,每年营收可达 1.2 亿美元,毛利约 6000 万美元。

公司当前工厂年处理工业大麻原料能力 5000 吨,我们按照原料 CBD 含量 6%(均值)进行测算,全谱油和医用 CBD 价格为 500 美元/kg左右,公司预计工业大麻提取项目毛利率能维持在 50%以上。

若完全投产,则工业大麻项目每年可为公司带来收入约 1.2 亿美元,毛利约 6000 万美元,厚增公司利润。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收入端:

1)公司凭借全产业链布局,植提业务高速增长,考虑到芬美意订单加速释放,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天然甜味剂业务收入分别同比+47%、37%、35%,天然甜味剂外的植提业务基数较低,保持稳定增长,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同比+25%、20%、15%,综上,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植提收入(主营)同比+39%、32%、29%。

2)BT 项目进入尾期,对营收影响基本不大,我们预测 2022-2024 年 BT 项目收入同比-40%、-45%、-50%。

3)工业大麻项目目前已经进入量产,我们预计公司 23-24 年工业大麻收入分别为 1 亿元、2 亿元。

成本端:

公司产能得率不断提升,产品结构调整,技改项目降低成本,我们预计整体毛利率稳中有升,2022-2024 年稳定在 30-35%。

公司在手订单提供业绩保障,工业大麻打开成长空间,公司业务处于快速成长期,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总营收分别为 14.5 亿元、20.02 亿元、26.55 亿元,同比+38%、38%、3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3、3.29、4.78 亿元,同比+80%、54%、45%。

当前市值对应 2022-2024 年 PE 为 33/21/15X。由于没有体量相当、业务相似的公司,我们结合未来三年复合增速预测,按照 PEG=1,对应公司 2023 年 50 倍 PE,对应股价 22 元。

5. 风险提示

汇率波动风险。公司国外市场收入占比较高,如果海外汇率产生较大波动,会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

疫情风险。若未来全球范围内疫情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公司市场环境可能恶化,从而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

政策不确定性。美国工业大麻合法化政策正在推进中,如果后续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或有新的管控政策,可能会对公司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本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的原创内容,但请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信息,发邮件至db123@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